http://www.hc.mmh.org.tw/Knowledge/Knowledge_Detail.asp?Csdp=7556&Writing_No=30&Page_No=001
防止結腸直腸癌肆虐,從飲食開始
大腸直腸外科
Colon &
Rectal Surgery
國人生活與飲食習慣日益西化後,飲食型態由高醣類、低脂肪、高纖維轉變為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也因此種下了肥胖、便秘與疾病的健康不良因素,尤其是使腸內菌叢的生態平衡受到嚴重扭曲。再加上國人濫用抗生素的習慣,更是雪上加霜,使得國人的腸內的有益細菌不再佔優勢,於是便秘或成為家常便飯。
因為便秘,一些講究速效的人便使用最具速效的通(灌)腸劑解決問題,於是又演變為腹瀉,如此便秘與腹瀉反覆進行,久而久之,造成大直腸肌肉彈性疲乏以及大直腸黏膜受損,使大直腸的疾病與癌症也日益增多,對國人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便秘所產生的問題
一般而言,對於有生活壓力、工作壓力、或緊張而行動步調緊湊的人而言,便秘是常見的困擾。因為解不出大便,可能在一天的開始時就使人情緒不佳;若是因此而耽誤了小孩上學、自己的上班,則更加深自己的緊張和愧疚。同時也可能因為排便的不順暢,造成在上班當中不斷的上廁所,不僅可能耽誤正事,也可能給長官留下工作不力的印象。
此外,便秘還會在生理上留下烙印!
便秘時,這些消化後殘留在腸內的渣滓會被細菌充分的利用、發酵,尤其是一些有害壞菌,所產生的不僅是許多的擾人臭氣(放臭屁的主因)而已,它還會製造出許多有害物質,造成腸內鹼性化,使有益菌不易生存而死亡。當便秘時,硬的糞便會造成腸道肌肉一直處在高張力的狀態下,同時使血液的循環不良,長此以往,就可能引起痔瘡、憩室症、憩室炎等疾病;同時這些有害的東西不斷的與我們腸道表面的細胞接觸,在短期內,身體吸收了這些有毒的物質之後,會對體內其他的部分造成影響(例如皮膚老化、精神不佳、易疲勞等);長遠來看,有毒物質會直接造成腸道細胞的死亡或突變,最後形成可怕的惡性腫瘤。
年輕的腸內老人
正如先前所言,許多追求功成名就的工商現代人因為凡事講究速效,於是在原本已經精緻化的飲食之外,又時常用藥物來解決生理的問題,所造成的結果就是腸內有益菌的死亡。
原本腸內有益菌使人體的腸道維持健康狀態,間接的使人體保持健康年輕。不過當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增加時,人體腸道內的環境便逐漸的老化,不再有青春與活力,雖然年紀輕輕,卻可能有老人般的腸子,間接的,身體健康也迅速老化。這真是現代人面對生存壓力的悲哀。
不過,逆境並非不能扭轉,但是必須要靠自己在飲食上下工夫,「脾(腸胃)為後天之本!」想要有健康的身體,就必須先有健康的腸胃,常為便祕與腹瀉交替困擾的工商現代人,在腦內革命之後,何不來試試「新腸內革命」!
新腸內革命的主角─益生菌
其實,人體中的有益菌自出生時即存在於腸道中,且在餵食母奶後成為腸內菌的優勢族群,哺餵母乳之嬰兒體內的比菲德氏菌可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優勢(餵配方奶粉的小孩會減低),不過在開始餵食副食品之後即會開始降低。這些有益菌可以在腸內產生醋酸等有機酸(即所謂的短鏈脂肪酸,SCFA)和乳酸,造成腸內的酸性環境,有利於自身的成長和腸道健康,同時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長。而高脂肪、高蛋白飲食,則是謀殺好細菌的元凶。
過量的蛋白質可以被腸內壞菌利用,造成壞菌增生,而過量的脂肪所刺激分泌的過量膽酸(可促進脂肪消化)會被壞菌轉換為二級膽酸,根據研究,這些二級膽酸正是造成腸道癌症的致癌物質。同時伴隨這些壞菌的過度生長,會使腸內環境鹼性化,不利於有益菌的生長,這也是嬰兒配方奶粉和嬰兒在食用副食品後腸內有益菌迅速減少的原因。
有益菌促生物質─益生源
這些有益菌在人體內的生長會因為飲食的內容而受影響,尤其是「不被人體所消化,但可以被腸內有益菌利用的物質」,又稱為「益生源」,就目前所知,其中尤其以膳食纖維和寡糖特別重要,若是在飲食中特別注意攝取這些有利於有益菌生長的物質,便可以把有益菌「養」得更多更壯,成為維護身體健康第一線尖兵。
處理便秘的六大祕訣
- 足夠的水分:
當人體水分不夠時,大腸會多吸收一些水分以補充不足的部分,不論您用其他的任何方法,喝足夠的水分必定是解決便祕的第一重點。您也可在起床空腹時喝一杯冷水,具有利便的效果。- 足夠的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可以促進有益菌的生長,同時可以在腸內吸收水分,使糞便體積增加,刺激腸道蠕動,利於排便。- 以優酪乳代替乳製品:
尤其是有乳糖不耐症不能喝鮮奶的人,可以喝優酪乳或吃優格,以增加鈣質攝取。- 適量飲用果汁:
其中柳橙汁即具有增加水分和輕微刺激腸道蠕動的功能,若是柳橙汁效果不佳時,可以用黑棗汁,黑棗汁刺激腸蠕動的效果更強,不過也要注意用量,從少量約每天五十西西開始增加,以免腹瀉。- 適量使用寡糖:
因為寡糖可以促進腸內有益菌的生長,有利於便秘的紓解。不過切記從少量(每天五公克以內)開始增加,找出適合自己的分量,以免過量發生腹瀉。- 規律的運動:
規律的運動可以增進身體機能,腸道活動也會受影響,同時可放鬆心情,有利於腸道的蠕動及腸內有益菌的生長,要知道:壓力會殺死腸內有益菌的。
附表、益生源(膳食纖維)的食物來源
穀 類 | 各種全穀類、麥片、蕎麥、燕麥、糙米、薏仁 |
豆 類 | 大(黃)豆、毛豆、乾豆類(紅豆、綠豆)、莢豆類 |
薯 類 | 馬鈴薯、芋頭、蕃薯(地瓜) |
蔬菜類 | 牛蒡、黃秋葵、蕈(菇)類、蕃薯葉、菜豆、豌豆莢、紅蘿蔔、洋蔥、木耳、花椰菜、甜菜、蘆筍、 |
水果類 | 香蕉、香吉士、西洋梨、芭樂、奇異果、柳丁、木瓜、蘋果、梨 |
海藻類 | 海帶(昆布)、海苔、裙帶菜、羊栖菜 |
引用自:
http://city.udn.com/v1/blog/index.jsp?uid=bifitose
台大醫師、免疫學博士孫安迪:
留言列表